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周玉意 通讯员 谭永武 吴俞贤
在沅水之滨、雪峰山腹地的怀化,一场以法治力量推动治理现代化的改革实践正在深入推进。
近年来,怀化市人大常委会创新构建1+N面上监督、“6543”精准评议、“四步走”专项监督的立体化监督体系,通过系统性方式创新破解人大监督难题,为法治政府建设注入强劲动能。2024年,办理行政复议案件986件,综合纠错率30.2%。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在出台前均按规定进行合法性审查,聘任48名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开展经常性监督。发出《行政执法监督督办函》32份。法治已成为护航怀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1+N监督体系
织密法治政府建设监督网
2024年盛夏,在市人大常委会6楼分组审议会议室,一场特殊的“年度体检”如期举行。
参加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的常委会组成人员认真审议着《市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度全市学法普法情况的报告》。这是该市创新实施1+N监督机制的第2年。通过年初的固定议题+年中年末的专项议题组合拳,实现了监督广度与深度的双重突破。
“过去每年审议法治政府建设报告,总觉得监督抓手不够具体。”市人大监察司法委主任委员李纯光坦言,2018年将法治政府监督固定为年度议题后,虽然形成了监督常态,但聚焦重点领域发力的精准度有待提升。2023年启动的1+N机制改革,正是破解这一困境的关键之举。该机制以年度总体报告为纲,每年选取1~2个重点领域进行专项监督,形成全面扫描与重点解剖相结合的监督模式。
2024年的监督实践中,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农贸市场管理乱象,市人大常委会将监督触角延伸至行政执法末端。通过现场走访市县多个农贸市场、访谈200余名商户,发现监管职能不清晰、执法保障不到位等4大类10余个问题,推动相关部门通过夯实基础建设,理清执法权限,强化执法能力,加强宣传引导,有效推动了依法管理农贸市场工作。
同时,创新开展人大+巡察、人大+检察、“两衔接”联动监督机制,与市县巡察办和市县人民检察院协同配合,及时发现1+N报告中没有体现的问题,从另一个维度将人大对法治政府建设的监督推进得更具体、更深入。在此基础上,怀化市进一步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全省首创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规定》纳入法治巡察范围,在全省率先组织开展党政机关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现场集中述法活动,将宪法和行政“五法”纳入年度被评议对象法律闭卷考试内容。2024年,全市1132名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现场或书面述法,带动全市机关干部学法考法率达100%。
经过3年探索,1+N机制已形成标准化运作流程:每年2月的常委会会议听取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报告,6月和8月的常委会会议听取一到两项涉及法治政府建设的子报告,9到10月份联合市普法和依法治市办定期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实地督查。通过代表建议、信访数据等确定次年子报告议题;建立审议—交办—跟踪—评估四步工作法,推动监督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
该机制实施以来累计向市政府交办审议意见72个,推动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45个,建立长效机制15项。
“6543”评议体系
绘制依法行政精准画像
2024年10月28日下午,怀化市六届人大常委会二十次会议现场,10个市政府组成部门“一把手”推上被询问席,接受一年一度如期举行的法治大考。他们面对的考题就是市人大常委会在经过“6543”评议后所发现的问题。2022年以来,已有22个市政府组成部门经历了这样的法治大考,通过多维度的评议监督推动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提升。
“6543”工作法评议体系的创新,源于破解工作评议这一监督方式形式化困局的现实需求。体系构建起6方主体打分、5个维度评议、4源信息整合、3轨督办落实的完整链条。服务对象和群众评议、干部职工内部测评、评议小组重点测评、专委会专业评估、政府效能成果比对分析、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最终测评等多维度数据,经过加权计算形成政府部门“法治画像”。整改环节建立自查清单+监督清单+考核清单的递进式督办机制,确保问题整改落地见效。
在对市文旅广电体育局的评议中,评议组发现该局在“深化文旅融合,培育壮大生态文旅产业”方面存在不足。通过开展专题调研和专题询问等方式,该局积极落实整改,推出一码游福地怀化智慧文旅平台,在全省率先推出首个文旅AI宣传片、AI非遗短剧、AI数字人。助推“凤起高庙·龙腾五溪”2024年怀化传统龙舟赛成为端午龙舟全国顶流。全网总流量近30亿,带动各类消费4.3亿元。这种数据说话+精准发力的监督方式,使监督工作既接天线又接地气。
体系创新价值还体现在成果运用转化上。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满意度测评,形成书面评议意见,交被评议对象整改落实。4个月后再听取和审议评议意见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对第1次评议不满意的对象进行2次测评,对2次测评依然为“不满意”的,依法启用质询等刚性监督手段。评议结果同时呈报市委,实现党管干部和人大任命与监督的有机统一。
在2024年度的满意度测评中,8个评议单位获得“满意”,两个评议单位获得“基本满意”。这种闭环式监督机制,有效提升了政府部门的法治意识和执行力。
“四步走”机制
筑牢重大决策法治防线
2024年6月,一份来自市人大财经委关于拟发行专项债券和储备项目的审查意见引起政府重视。市人大财经委在审核时发现,某医院的区域肿瘤防治中心建设项目因合同纠纷造成专项债券资金使用率低,又出现在这批专项债券安排名单中。
发现问题后,市人大财经委建议暂缓安排该医院新的专项债券资金,并对上述问题开展监督。这是听、审、议、查“四步走”监督机制防范决策风险的典型例证,有效避免了资金浪费,确保了财政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高效性。
针对重大决策事前监督薄弱的普遍难题,市人大常委会创新建立听清单—专业审—专题议—全面查的决策监督链条。每年年初,政府需提交重大决策事项清单,市人大常委会按照固定类+动态类分类管理。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会同市人大相关专门委员会共同进行合法性审查,对未经审查的不予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常委会审议中创新可行性、合法性、必要性三维审议标准,对发现问题直接要求政府专题研究和答复。同时,市县两级人大协同联动开展备案审查,借助专家智囊提升审查质效,及时纠正问题文件。近3年,市人大常委会依职权对报备的86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审查,市县两级人大依法纠正了近30件问题文件。
监督实践中,该机制展现出独特优势。2024年5月,在监督政府某部门化债未达到计划进度问题整改中,市人大常委会强力督执行,督导拿出硬措施、下足真功夫,半年时间就整改到位。同时,推动市政府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出台《怀化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管理办法》,编制公布市政府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2024年,市政府法治部门审查市政府合同、常务会议纪要等涉法事务120余件,清理规范性文件26件。
采访手记
机制创新的怀化样本
从1+N的监督网络构建,到“6543”的精准评议实践,再到“四步走”的决策防线筑牢,怀化市人大常委会用持续的方式方法创新诠释着新时代人大监督的担当。这些创新实践不仅助推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大幅提升,更探索出一条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法治监督路径——通过机制创新将以党内监督为主导的人大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有机贯通,构建起法治政府建设的全周期监督体系,实现就对事的监督和对人的监督有机统一。
正如怀化市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杨新元所言:“怀化人大实践的价值,在于用可复制、可推广的机制创新,为回答新时代如何有效发挥人大监督作用这一重大命题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这片曾经诞生通道转兵红色传奇的土地,正书写着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责编:梁原
一审:梁原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